• 手机版

    手机版
   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

  • 客户端

    客户端
   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


    立即查看
  • 公众号
  • 邮箱
快速提交需求
立刻免费获取报价
图文详情
最高法: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
发表时间: 2025-04-30 文章来源:李旺 浏览:0

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《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》是中国司法系统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。以下从政策背景、核心内容及意义、潜在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:

00089.png


一、政策背景

  1. 营商环境优化需求
    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强调通过司法公正保障市场活力。然而,实践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、行政干预经济纠纷、滥用刑事手段等问题,对企业(尤其是民营企业)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。

  2. 司法纠偏的必要性
    此前一些案例中,经济纠纷被错误定性为刑事犯罪(如合同纠纷被认定为诈骗)、超范围查封企业资产等现象,导致企业经营受阻甚至破产。此次通知旨在纠正此类司法偏差。


二、核心内容及意义

  1. 严格区分法律边界

    • 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‌:明确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、合法融资与非法集资等界限,防止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,减少“以刑代民”现象。

    • 涉案财产区分‌:强调不得将与案件无关的企业或个人财产纳入查封、冻结范围,保护合法产权。

  2. 规范司法程序

    • 推广“活封活扣”(允许企业继续使用被查封资产维持生产),避免“死封”导致企业停摆。

    • 区分“失信”与“失能”,对暂时经营困难但无主观恶意的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机会,避免“一刀切”惩戒。

    • 立案与管辖‌:严格禁止选择性立案或违规异地管辖,打击地方保护主义。例如,防止某些地方为经济利益争夺案件管辖权,或利用刑事手段干预跨区域经济纠纷。

    • 查封与惩戒措施‌:

  3. 监督行政行为

    • 通过行政诉讼加大对行政机关乱罚款、乱查封等行为的司法审查力度,推动政府依法行政。


三、潜在挑战

  1. 法律适用的复杂性

    • 合法融资(如P2P)与非法集资、正常经营风险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之间的界限较模糊,需进一步细化司法解释和裁判标准。

  2. 地方保护主义惯性

    • 部分地方可能因财政压力或利益驱动,仍倾向于扩张管辖或选择性执法。需强化上级法院监督及问责机制。

  3. 司法资源与能力匹配

    • “活封活扣”、信用修复等柔性措施对法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,需加强培训和案例指导。


四、社会影响与长远意义

  1. 增强企业信心
    明确司法规则有助于减少企业因畏惧“司法风险”而收缩投资或转移资产的行为,稳定市场预期。

  2. 促进公平竞争
    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,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,优化资源配置效率。

  3. 司法公信力提升
    通过规范执法司法程序,减少冤错案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契合“依法治国”顶层设计。


五、展望

最高法此次通知的落实需配套措施跟进:

  • 细化操作指南‌:针对融资、国有资产交易等领域出台具体裁判规则。

  • 强化监督机制‌:通过司法公开、大数据监测等手段,跟踪政策执行效果。

  • 推动跨部门协作‌:与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,避免“以刑代民”或执法冲突。

该政策若有效实施,将为企业营造更稳定、透明的法治环境,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活力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


联系作者

liwang

TA的动态
热门会展
热门展会